最近因為基泰新聞引起我的好奇,都更的實際流程與辦理究竟是如何進行的,公辦都更、自辦都更又有何不同?
關於自辦都更這篇寫得滿清楚可以參考
延伸閱讀:自辦都更大小事:流程、優勢、條件、如何成立都市更新會
盡管都更有助於城市的發展和現代化,但它確實也引發了一些重要的問題,包括公平性和透明度。
關鍵要素一:公平性
首先,都更應該是一個公平、公正的過程,不能忽視居民的人權,應該確保在都更計劃中,無論是租房者還是業主,都能受益,尤其是社區中的弱勢群體,確保群眾的權益得到保護,且提供適當的賠償。
關鍵要素二:透明度
其次,透明度是關鍵,所有參與者都需要得到最完整、詳細的資訊,以便大多數的人都了解都更計劃的影響。例如計劃的實施細節,以及與社區居民進行開放且有意義的對話。透明度有助於建立信任,並確保政府和開發商的行動受到監督。
在搜尋了解都更的過程,也發覺其實一般民眾要自辦都更真的不容易,尤其過程涵蓋許多專業知識,看到臉友PO出的陳情函
自辦都更的召集人,程序上未能提供足夠的資訊、協助,並有忽略其他居民的參與權利的狀況,如上述居民的人權、整體規劃的公平、公正、透明度未被重視,就會流於權力只掌握在某些人的手上,居民沒有自己做點功課,真的無法保護自身的權益ㄟ…
#廖福特 #人權博士 #民進黨 #都更 #中央研究院 #基泰 #人權 #臺北市 #蔣萬安 #都市更新 #政府 #合建 #合作興建意向書 #地主
原文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ermalink.php?story_fbid=pfbid06ia52cFwtqktabYUpE2m8QCdqj1bQkjfRd9HYbm6okZDmQQxHySvtHqKC6jee6k3l&id=100001053941127
第一封陳情書:
第二封陳情書:
我相信都更是一件能讓社會/社區更好的事,但關鍵問題需要被正視並解決,和社區居民進行更深入的對話,以確保都更計劃能夠真正反映多數人的需求和期待。
早晨上班,起床晚了,我以百米沖刺的速度奔下樓,發動摩托車風馳電掣般地向單位駛去。 真倒霉!一不小心,我的車與一輛電動車來了個“親密擁抱”。我趕緊查看對方情況,所幸人沒大礙,可電動車外殼被撞碎了。我自知理虧,又急于上班,就主動賠了200元給對方修車。 我匆忙趕到單位,得知自己加工的一批零件不合格,被要求返工。我只好埋頭干到下班。 回到小區,偏偏遭遇電梯停電,我只好氣喘吁吁地爬到28樓,卻找不到家門鑰匙,估計是撞車時不小心從包里掉出來丟了。老公出差,三天后才能回來,我真是欲哭無淚。 心情沮喪極了,我只好回20公里外的父母家。我掏出手機給母親打電話,剛叫了一聲媽,手機就沒電了,我氣得差點兒把手機摔了。 見到母親,我再也忍不住了,委屈的眼淚奪眶而出,向母親訴說了一天的不幸遭遇。出乎意料,母親竟說我應該高興才對。已經夠倒霉的,我如何能高興起來? 母親說:“你應該慶幸。摩托車撞了,只是車壞了,破了點兒財,人沒事就好;你加工的零件不合格,需要返工,這能讓你記取教訓,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認真;電梯停電爬樓梯,鍛煉了你的身體;手機沒電,沒人騷擾你……” 聽了母親的這番話,我的心情豁然開朗。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,遇到煩心事兒,換個角度看問題,多往好處想一想,心里就會越來越明朗。若陷入自怨自艾的泥淖,就會苦不堪言,與快樂無緣。 >>>更多美文:心情日志
冬月祁寒,雨雪霏霏,一天一地的潔白玉白瑩白棉花白羊肚白,哪兒也不想去,懶洋洋的只想早早歇著,捧本書,擁衾,喝茶。不想讀了,便睡,睡飽了,賞雪,發呆。在我,謂之“貓冬”。 江山一籠統,山川皆遁形,四野無聲,萬籟俱寂,一個人真如一只小獸,透過窗戶觀賞這白皚皚的世界,眼中心底無欲無求,靈魂恰如雪花般純凈。這時候冬眠的松鼠和刺猬睡得正香,不需冬眠的野兔與田鼠倚在洞口,用了雪洗過般清亮的眼神,如我一般打量這個寧靜美麗的童話世界吧? 最初的新奇與興奮是肯定的。雪來了,六角飛花,輕盈起落,翩然飄灑,一片兩片三四片,飛入梅花總不見。飛上半日,綠竹成瓊枝,枯木又綻蕊,常青的敷上厚粉,清瘦的變得豐腴,忽如一夜春風來,千樹萬樹梨花開,一切仿佛重煥生機,添了妖嬈。雪光中的車與船都成了大面包,屋舍樓宇皆化作玉砌的宮殿。行人若撐了鮮亮花折傘,最好著暖色服裝,那怕圍一條艷麗長圍巾,紅妝映白雪,最是搶眼好看。要不大觀園里,琉璃世界白雪紅梅中,姑娘小姐們愛著一身大紅猩猩氈羽毛緞斗篷呢,那該是書上最美麗浪漫的記憶了。 雪中的花木也美。蠟梅自不必說,無論罄口梅素心梅虎蹄梅金鐘梅,一經大雪,香也香得純粹,黃也黃得鮮艷,更見風骨與韻致。難怪詩人說,有梅無雪不精神。雪下的天竺果,一顆顆一簇簇,還有片片不凋的綠葉,映了凜凜的白,紅得極是鮮美養眼。蠟梅枝與天竺果一同折回家,插瓶,作案頭清供,室內頓時就有了生氣,紅的黃的綠的,一股子馨香,面對這清供飽蘸濃墨,寫幾副大紅春聯,喜滋滋地貼上門楣,過年的氣氛全出來了。 斯時,雪未停,腹已饑,索性踏了“咯吱”作響的積雪,到屋后竹林里挖冬筍去。雪過竹枝,連翩瑟瑟,聲韻悠悠,忽聽折竹一聲,抖落新雪成霧,驚得枝上停歇的鳥兒嘰喳幾句,展翅向更深處飛去。止步毛竹下,低頭用腳掃開一片雪,選那土塊稍稍隆起處,一鍬下去,就是一只牛角似的冬筍,真像裹了雪被做夢的乖寶寶。回家,剝殼,切了,檐下割兩塊臘肉,文火慢燉,燉得室內一片濃香。喝湯,吃肉,“喀嚓喀嚓”嚼筍,聲動十里,鮮美非常,望一望窗外扯絮似的飛雪,感覺真美。 雪中的青菜味更美,家鄉話叫“臘月的青菜賽羊肉”,甜滋滋的美著呢。有種黑塌菜顏色墨綠,最是皮實,不怕寒凍,一層霜雪一層甘。挑幾棵出來,抖落一身積雪,睜開眉眼如一朵朵碩大的玫瑰花,碧綠生青的,精神得很。南宋范成大曾有詩贊道:撥雪挑來塌地菘,味如蜜藕更肥濃。這塌地菘就是黑塌菜。菘,音從松,即謂之有松柏不畏嚴寒的氣節。冬雪時候,黑塌菜燒牛肉,多放辣椒,艷紅、墨綠、牛肉片片深褐,堆上白米飯,視覺就饞人,“呼嚕呼嚕”大口扒飯自是難免。不管下不下雪,臘月的黑塌菜是我的最愛。 當然真正的菘即大白菜也是雪天里的常客,本地產黃牙白個頭小些,乳白菜梗,淡黃葉片,明玉一般,一層層裹成橢球形,水汪汪的很漂亮。掰開,剁細,燒湯,劈兩塊水豆腐,扔幾只小巧慈姑或潔白魚丸,清清白白的燒一鍋湯。蘸一個辣醬碟子,直吃得鼻尖冒汗,腹中寒氣一下驅得精光,極是暖老溫貧。 記得在老家,講究的人家會有個菜窖,蘿卜土豆白菜紅薯擠擠挨挨存進去,如一群小伙伴玩捉迷藏。白雪飄飄的日子,它們躲在地下,那樣溫暖,怕是激動得要奔出來,看看外面的雪,急著鬧著想去打雪仗滾雪球撒歡嬉鬧的吧?雪中的蘿卜真甜,燒肉燒魚燒豆腐燒芋頭怎么燒都可以,真是個“百搭”。還有紫褐的荸薺,開水里煮出來,邊閑聊邊剝食,望一望門前飛雪,說幾段鄉野軼事,在莊稼人是多好的消閑…… 有時想想,城里的雪真是憋氣和委屈,下得局促又小心,眼看著在大街小巷里、高樓林立間游成一條條白龍或銀蛇,但腳步踩過,車輪碾過,店家一盆臟水潑過,馬上就是一片污濁泥淖,甚是不堪。還是鄉下的雪來得酣暢,快意淋漓,廣袤原野,無邊河山,無遮無攔,鋪天蓋地,下吧,下它個地暗天昏,下它個肆無忌憚,下它個燕山雪花大如席。一場狂野大雪悄無聲息地就覆蓋了黑,吃掉了黑,白將黑完全包裹在一條溫柔的雪被子里了——怎能不喜愛天底下這份難得的白啊,一場雪就讓人世間變成為一個無言的神跡。 大雪封門的日子,除了偶爾幾聲雞鳴犬吠,鄉下是寧靜得聽不到多少聲息的。大家都聚在雪屋里,圍了爐火閑話家常瑣細,品評世道人情,村夫打牌飲酒,農婦縫衣做鞋,日子懶散而坦然,就等著過年了。檐下有黃玉米、紅辣椒艷艷地懸著,灶間有炊煙裊裊升起,當家的坐在鍋塘邊,邊燒火邊給孩子講一段雪中故事,鍋塘里掏一只烤紅薯,孩子邊暖手邊咀嚼,間或插兩句嘴,一晌便過去了。 雪落無聲,門前長橋上留下兩行蹄印,如梅花也像藤蔓。橋那端是株高大的古槐,一樹枯干的枝柯讓雪塑成白珊瑚,樹上還有鵲窩。半個月亮升起,雪光中猶有朦朧月色,一如東山魁夷的油畫《冬花》,籠著淡淡的傷感,安謐而明凈。 暮色四合。是個白夜。 夜深了,世界睡了,雪還醒著。 微茫的雪世界中,也還亮著幾盞橘色的燈。是貧門學子在用功吧,寒窗里,烹茶掃雪,一碗讀書燈。 對面的屋頂已成碩大無朋的玉版紙,正好書寫華美詩章,描畫錦繡前程。 >>>更多美文:現代散文
最初,我想,我是有一雙翅膀的 可是,我像還沒學會飛翔的雛鷹 就在摔倒的時候 埋怨羽翼不夠豐滿 所以,我剪下了翅膀 當成雞翅,連著骨頭一起吃了 有一天,我看見有人憑著翅膀傲游天際 于是,我又乞求我能再長出一雙翅膀 這次我要擁抱自由,擁抱藍天 我才發現,即使你是人 要是像鳥兒一樣飛在天空之中 也有一只獵槍準星對好了你 我又開始慶幸 剪下翅膀這一明智的舉措。 >>>更多美文:自創現代詩
FFG15cEFE15VE